专业在线配资
近期,关于阿里巴巴自研AI芯片的新闻被市场高度关注,而每一次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新的进展都会被市场集中关注,进而带来一波讨论和研究。毕竟,芯片对于科技企业的发展,尤其是我们自身的产业结构和新兴行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,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。在无法使用全球最顶级的芯片产品时,我们自己的平替产品技术含金量多少就显得弥足珍贵了。而这一切都需要本土企业的技术投入和迭代,只有自己的技术上去了,再有可能独辟蹊径甚至弯道超车。
除了华为之外,阿里巴巴算是真正意义上在AI芯片领域深度耕耘的互联网企业了。由于阿里巴巴本身的市场定位和领导力,受到市场的深度关注和解读也在意料之中。《华尔街日报》爆料称:阿里已完成新一代 AI 芯片流片,首次把订单从台积电转回中国内地。据悉,阿里对自己AI芯片的定位很清晰:只做推理,不做训练。据悉阿里已把样片送到 12 家公司进行测试,包括自动驾驶的宏景智驾、小马智行;内容推荐的小红书、得物;外卖配送的美团无人车团队需求集中在“低延时 + 高并发”推理场景。
这款阿里AI芯片定位为通用型AI推理芯片,与英伟达的生态兼容,目的是为了填补H20受限之后的市场空白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阿里巴巴未来三年计划投入3800亿元进行云和AI研发投入,自研AI芯片在阿里云业务中扮演的角色也会越来越重要。而代工企业极有可能就是中芯国际,后者作为中国半导体制造的旗舰企业,其7纳米工艺能力、产能规模和量产能力、良品率都有很大的提升。
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,该季度,阿里巴巴实现营收2476.52亿元,同比增长2%。期内,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%,创三年新高,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。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:“本季度,我们聚焦消费、AI+云的战略,实现强劲增长。在持续强劲的AI需求推动下,云智能集团收入加速增长,AI收入在云外部商业化收入占比显著。面向未来,我们将围绕大消费和AI+云两大战略重心继续坚定投入,把握历史机遇,实现长期增长。”
面对外界压制的时候,我们的政策一直倡导自主创新,因此也给予了企业很多优惠政策支持。2025年《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明确,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、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%,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。苏州市等20余个城市已落地全链条扶持政策,形成“东数西算”工程下的区域协同。同时,我们也关注到,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转向华为昇腾芯片训练,验证了国产硬件的实用性。寒武纪思元690在推理场景中的市占率从2024年的10%升至2025年的35%,直接挤压英伟达市场空间。
而中芯国际计划2026年将7nm产能翻倍,结合长鑫存储的HBM2e技术突破,逐步解决高端存储芯片“卡脖子”问题。难怪高盛在研报中指出:“中国AI芯片的性价比优势与生态兼容性,正在重构全球AI基础设施的供需平衡。”虽然没有一直施展着极限打压,不过,在中国市场以阿里、华为、寒武纪等企业的芯片在特定场景中已实现性能对标,通过支持CUDA等国际主流框架,国产芯片降低了用户迁移成本,形成“硬件替代+软件兼容”的双重优势。更主要的是,中国占全球AI服务器市场40%的份额,本土芯片供应商的崛起直接冲击英伟达的定价权与市场份额。
美国对芯片的封锁正在逐渐失去意义。当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掌握了核心算力的话语权的时候,也预示着全球科技竞争正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生态体系博弈。正如《纽约时报》评论所言:“当中国造出自己的‘英伟达’,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块芯片,而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成熟。”
诚然,中国企业或许仍然无法生产出可与最先进美国芯片相媲美的产品,美国对尖端制程设备的出口管制严重制约着中国芯片制造业的发展。不过,我们已经看到了技术的进步和应对的努力。阿里巴巴也表示,公司将围绕大消费和AI+云两大战略重心继续坚定投入专业在线配资,以把握历史机遇实现长期增长。目前中国AI芯片市场已经聚集了华为、海光、寒武纪、摩尔线程、沐曦和阿里等多位玩家,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我们也有理由相信,我们的企业自主的产品和技术能力势必会带来更多的突破。
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